日前,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共同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国务院批复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和省市相关工作部署,研究谋划“武汉行动”,共同推动武汉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我局陆续推出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以下为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规划师位欣的发言内容(根据会议记录整理,已经专家审阅同意)。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总规划师 位欣
一、深化理解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每一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正值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进入历史性转折点。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强调目标导向,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城市,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现代化的路子。学习会议精神,个人有3点深刻体会:
第一,会议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发展“两个转向”总基调,对城市工作提出“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强调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城市工作关注点要从“提增量”到“优存量”;
第二,会议强调了建设“人民城市”的核心价值,城市工作的关注点要从“地”到“人”,让城市成为居民宜业宜居的理想空间;
第三,会议指出城市工作重心从“建设为主”到“治理为重”。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要贯通融合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运营、维护各个环节。
二、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做好“三个结合”
武汉近十年的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乃至全国地位关键,湖北省委给予武汉更高的期许,要求武汉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武汉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压力。首先,城市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空档期”,传统土地财政难以为继,需寻找新的城市发展动力。其次,市民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高品质生活空间载体提出更高要求,城市安全风险压力增大。
面对新的挑战,要从运营视角、存量视角和人的视角开展工作,从三个层次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结合。
一是与既有战略结合。将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尊重、五个统筹”,与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两个转向、五个转变、七个任务”,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机融合,一以贯之落实。
二是与既有工作结合。保持现有工作的战略定力,如支点建设行动、“十五五”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谋划、武汉成功的试点实践等,并将现有行动与新理念新要求有机融合、融会贯通。
三是与既有项目结合。现有的重点项目可以向新精神、新思想转化,在项目包装等工作中,将新思想新精神转化结合、融为一体,协同推进。
三、谋划城市落实举措做到“六个注重”
01 注重协同
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体系,武汉是区域协同的关键。武汉站位要高,格局要开放,除了关注自身能级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还要融入并引领国家、省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包括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等。
02 注重民生
人民城市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提升环境品质,延续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持续做好“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二是强化人文关怀,关注社区级服务设施需求,精准供给公共小微空间、“一老一小”设施等服务设施。
三是保障安全韧性底线,聚焦生命线工程,解决城市设施及建筑老化问题,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
03 注重特质
一是打造“大江大湖”世界级名片,继续做好滨江环湖临山的魅力空间、两江四岸核心区、山水十字轴廊道、以湖为单元的空间结构优化等“山水城文”融合文章。
二是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推动生态文化特色彰显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核心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利用,培育新消费场景,发展新质生产力。
04 注重更新
新时期大部分城市建设是在存量空间上做文章,城市更新是整个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这里的城市更新是指广义的更新,不仅仅是空间的物质更新,还需要有经济动能的提升。要发挥好规划统筹引领作用,从整个规划体系、工作机制、投融资模式等方面探索创新,包括土地利用政策创新、“国有三资”盘活、全周期运营主体培育等。
05 注重治理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给武汉的“命题作文”。超大城市治理需注重三大维度:
一是智慧,数智赋能城市治理工作,深化智慧城市的场景应用和提升技术手段;
二是精准,实施精准化、集约化的城市管理策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是精细,在管理层面将重心下沉到基层、社区、街巷,通过精细化提高城市治理的温度。
06 注重创新
除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外,自然资源领域也需要注重创新。
一是保障创新空间,大力支持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湖科学城、数字城市等科创高地建设。
二是政策制度创新,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创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城市空间利用方式等。通过制度的创新为创新城市建设提供支撑与保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