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的推进离不开科技创新突破。在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碳计量、低空经济、车路云一体化等前沿领域,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面向“双碳”目标,今年4月,由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牵头成立全国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的碳计量中心,即湖北省自然资源武汉碳计量中心,中心深度参与部省双碳领域顶层设计,积极探索“生态碳汇”新赛道。“碳路再出发”,立足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领域,辐射多个行业,形成涵盖“碳监测、碳计量、碳评价、碳咨询、碳平台”等全链条、一体化碳业务拓展;灵山矿区作为武汉市首例复垦利用的试点,经过三年的修复工作,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碳汇量接近31吨,显示出碳汇强大开发潜力。在低空经济领域,“城市智眼”系统日臻完善,在自然资源,水务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优先开展探索,形成了“城市智眼”+测绘保障、耕地保护、建设项目管理等低空遥感解决方案,为谋划构建低空政务监管新模式,推动“城市智眼”与数字城市、数字政府的深度结合提供了支撑;7月,武汉入选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依托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系统中高精度地图和实景三维技术,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转型发展。

城市智眼“御风前行”
同时,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践行“打造全国政务服务最优城市”,以企业群众办事极致体验为中心推行系列革新。制定《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领域审批流程改革工作方案》,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再造了适配市场化需求的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助推工程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市民之家政务服务窗口,该局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推进由办理“一个事项”转变为办成“一件事情”,着力提升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政务服务保障能力。此外,以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办理的自然资源、城乡规划、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审批、技术服务事项为主线,绘制了2024版社会投资房建、政府投资房建、政府投资市政三类工程建设项目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审批流程图,分别为32、37、30个工作日,与2019版相比,总工作时限分别压减了41、50、24个工作日。该局在2024年上半年全省自然资源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获评第一。
今年以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陆续推出“云端登记”“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协同登记”“自助登记”“AI智能客服”场景规范化登记等优化服务举措,强化线上数字赋能、线下服务提质,新兴办理模式让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体验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各种登记云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用再为了一次登记而奔波,省下了时间和精力,非常满意!”办事群众赞叹。
6月,与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联合出台《关于做好城市更新中保留建筑不动产登记的若干意见(试行)》,形成从规划至不动产登记全流程服务模式,极大推动历史保留建筑保护更新和盘活利用工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