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太子湖创新谷是武汉市设立的首批“创谷”,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武汉经开区创新创业的热土之一。 这一区域不仅培育了亿咖通科技、芯擎科技等表现亮眼的科技型创新企业,还成功打造了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聚焦“双智”产业,积极引入下一代汽车、智能制造等硬核科技项目。截至目前,南太子湖创新谷已入驻900余家科创企业和平台机构,引育高新技术企业306家,拥有知识产权9000余件,去年整体营收超100亿元,入选武汉市首批“创新街区”。
智谷文化产业园由武汉文旅集团智谷科技公司投资、建设、运营,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城总部基地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全国第四家、华中地区首家、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
5.5家居创意园是在汉阳区“创谷办”支持下打造的以互联网家居设计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定位于智能家居、装饰设计、家居创意及配套金融等行业,打造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一站式家居建材集采平台、一站式家居设计众包平台、一站式智能家居云平台。
“D+M工业设计小镇”是以设计创新为核心,整合产业链资源、研究应用开发、基础支持体系(包含检验检测、快速原型等)和创新孵化平台为一体的,旨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发展的工业服务业生态区。
作为数字创意产业创新策源地的圈外数字创意产业园, 是湖北省区块链技术创新研究院所在地,位于武汉市江汉经济开发区江兴路11号,园区总建筑面积 5 万平方米。产业园聚焦“网”“云”“智”“链”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大力实施平台招商、资本招商,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企业落户园区。2021年,园区累计实现营收约10亿元,纳税近5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近千人。同年11月,圈外数字创意产业园入选2021年度武汉设计之都六大创意示范园区之一。
红T时尚创意街区由爱帝集团老厂房改造升级而成,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以“创意设计、数字内容”为产业定位,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企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汉阳十四五规划》提出“以重点功能区和重大项目为导向,构建‘四区支撑、两带拱卫’的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四新新城总部区位列“四区”之一,重点发展工程设计与建造功能板块,是四新工程设计建造产业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平和打包厂为英商平和洋行的棉花打包厂,始建于1905年,承接棉花、牛羊皮、桐油、生漆等打包和进出口业务。1953年12月由武汉市国营商业仓储公司接管,编为市仓储公司第三打包厂,1960年改为青岛路仓库使用。
大智无界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区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和优惠政策,已成功定级为武汉市试点示范“新两园”(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企业园),进驻企业还可享受政府相关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舆论效应,以及政府、部门、企业协同推进机制,为项目快速高效发展提供了保障。
百年老建筑翟雅阁变身武汉设计之都客厅,成为设计之都品牌发布、传播与交流以及武汉城市文化品牌发布中心。 翟雅阁建成于1921年11月,是现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武昌文华大学的体育馆,也是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大学建筑之一。
武汉创意天地由中电光谷打造,坐落于武汉大学之城、科教之城、创新之城,南湖大道与三环线之间。一期占地约291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园区涵盖创意工坊、高层办公、孵化器、加速器、创意商街、艺术家工作室等功能板块,以及合美术馆、精品酒店、剧场影院、健身中心等配套设施在园区错落布置,是一个集艺术、文化、商业、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意产业聚集区。
中建科技产业园位于中国光谷核心区,总建筑面积约 108 万㎡,总投资约 70 亿元,是中建三局投资建设运营的首个产城融合示范园区。该项目由中国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充分结合湖北地域特色,以楚辞意境,构筑吸引天地之气、大气灵动的建筑山水群,同时融合西方建筑特点,创立了特色合院办公空间,其中一线公建总长度近600米,被誉为“光谷之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UCCN)创建于2004年,旨在促进全球城市间合作,以文化和创意为载体,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意城市网络涵盖设计、文学、音乐、手工艺与民间艺术、电影、媒体艺术、美食等七大创意领域,网络成员城市通过开展相关领域创意活动,推动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发展。自2004年成立以来,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已经发展到涵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的350个城市,并因共同的愿景目标携手共进,即利用文化和创意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回顾2024年7月在葡萄牙媒体艺术之都布拉加举行的第1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年会,也是庆祝创意城市网络成立20周年的盛会。作为此次会议的重要议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发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布拉加宣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目标》,旨在进一步强化文化与可持续城市发展战略的融合共生。《布拉加宣言》标志着城市共同将文化作为独立发展目标的一个里程碑,为“2024年未来行动方案”(Pact for the future 2024)与2030年后的发展议程指明了方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是创意城市网络得七大创意领域之一。目前,全球“设计之都”子网络成员城市共有49个,布在全球35个国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组织颁发给设计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城市的荣誉称号,认可其注重创意经济的发展,以创意设计产业为核心,通过创新和设计驱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共有18个创意城市,其中“设计之都”5个,即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和重庆。
2009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经过七年筹备、两年申报,围绕“老城新生”主题,于2017年11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我国唯一以工程设计申报成功的世界“设计之都”城市。“设计之都”成为武汉世界级城市IP。自申都成功以来,武汉借力“设计之都”平台链接全球创意资源,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厚积行业发展动能,促进武汉设计高质量发展。武汉设计以“设计之都”建设为主线,积极推动工程设计、工业设计、时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