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新闻动态
江夏区局加强日常监管——深度防治地质灾害 智慧监管建筑工地
2025-09-11 17:49 湖北日报




    今年以来,武汉市江夏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严格履行国土和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牵头职责,全力保障全区10处地灾隐患点、39个搅拌站、170个房屋建筑工程安全。

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释放发展空间

5月29日,江夏灵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揭牌。该基地由江夏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联合江夏区人民法院、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乌龙泉街道办事处、江夏区物产国有控股集团共同设立,将以司法与行政协作形式,充分发挥各单位职能优势,凝聚合力,持续开展灵山生态环境修复。

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由废弃矿山改造而来,2023年4月开园。灵山矿区一期修复共计投入资金1.77亿元,2019年正式动工,通过近3年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摇身变为网红打卡地。该生态修复项目,入选2023年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向全国推广。

以灵山生态修复为样本,今年上半年,江夏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持续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行动,释放出新的发展空间矿山修复好了,是高质量发展的优质资源;放任不管,将沦为严重的矿山安全隐患。

持续发力地质灾害防治,该局印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更新350个村、社区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员名单;遇到极端恶劣天气,重点开展文化旅游景区、交通领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工作;充分依靠专业技术队伍,运用“技防+人防”模式,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工作;日常巡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出具应急调查报告,责成有关单位应急处置;利用安全生产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提升全民防灾减灾避灾意识重点隐患治理方面,当地已完成凉亭山、长山口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任务。

深度应用智慧监管系统 实时精准监控

截至目前,江夏区共监管房屋建筑工程面积近千万平方米,总投资逾230亿元。体量大、涉及面广,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在建项目责任到人,实施全周期跟踪。开展“人人都是安全员”活动,发动“隐患随手拍”,累计整改393项。依托智慧监管系统,自动关联关键岗位打卡,实时预警履职情况,触发预警282次。

组织业务培训会、警示教育会,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岗位履职责任、行业监管责任。指导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开展技能比武,打造“技能+安全”双轨模式。联动气象部门,预警信息直达项目负责人。

一企一档,严审责任落实、人员管控、设备检查、隐患整改、应急准备、部门监管。错峰体检,为673名高危岗位工人建档,筛查转岗57名不适宜人员。鼓励企业应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物联网、AI识别等技术,实现精准监控、智能预警。

聚焦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等突出隐患点位,实施“专家会诊+日常巡查+数字监测”模式。日查施工现场,夜查生活区,检查设备638台次,整改隐患1081处,约谈企业13家,形成检查闭环。

推行标准化工地创建,落实细化标准,争创省、市示范工地。正向激励方面,设立“安全奖”,通报“红黑榜”,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反向约束方面,隐患突出整改不力的,实施一案双罚,举一反三。设立工地开放日,张贴举报二维码,形成社会参与,探索协同监管。


相关附件:

 打印   下载   关闭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05鄂ICP备20003120号-1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267号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主管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管理与维护
地    址: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路13号
信访电话:027-82700225
咨询电话:027-65770883
党风廉政(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程建设和房地产领域专项整治、“四风”问题及作风建设)
举报电话:027-82700197
耕地保护专项监督 027-82700471